銅礦銅的開發(fā)歷史
自人類從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以后,青銅就開始被廣泛地用于鑄造鐘鼎禮樂之器,如中國的稀世之寶--商代晚期的司母戊鼎就是用青銅制成的。在腎狀集合體內(nèi)部具有同心層狀,由深淺不同的綠色至白色組成環(huán)帶,形似孔雀羽毛上的花紋,所以得名。銅礦石被稱為“人類文明的使者”。 銅在地殼中的含量只有十萬分之七,可是在四千多年前的先人就使用了,這是因為銅礦床所在的地表往往存在一些純度達99%以上的紫紅色自然的銅(又叫紅銅)。
銅礦種類
斑巖型銅礦:
斑巖型銅礦(斑銅礦)的儲量居首位,約占全國總儲量的41%。由于斑銅礦中常常含有黃銅礦、輝銅礦的顯微包裹體,其成分變化很大。近年來,斑巖型銅礦的儲量仍有增長。主要集中于3個成礦帶:阿爾卑斯-喜馬拉雅成礦帶(包括我國滇藏地區(qū))、中亞-蒙古成礦帶(包括我國新疆、甘肅、黑龍江)和環(huán)太平洋成礦帶(包括我國東部廣大地區(qū))。成礦的時代從寒武紀到第三紀,以喜馬拉雅期和燕山期為主。
銅礦石的主要成分
黃銅礦是主要的銅礦石礦物,它一般是由Cu,Fe,S三種元素組成,理論組成(%)Cu 34.56, Fe 30.52, S 34.92,理論化學式為CuFeS2。藍銅礦主要分布于贊比亞、澳大利亞、納米比亞、俄羅斯、扎伊爾、美國等地區(qū)。一般工業(yè)要求(%):硫化礦是,邊界品位Cu 0.2-0.3,工業(yè)品為Cu 0.4-0.5;氧化礦石 ,邊界品位Cu 0.5,工業(yè)品位Cu 0.7。物理性質(zhì):黃銅礦呈黃銅黃色,表面暢游藍、紫褐色的斑狀色。綠黑色條痕。有金屬光澤,不透明,解理不完全,硬度3-4,性脆,相對密度4.1-4.3。
銅礦分類——斑銅礦
鑒定特征:
斑銅礦,可以從其特有的暗銅紅色及錆色中加以鑒定,并和輝銅礦與黃銅礦區(qū)別。
成因產(chǎn)狀:斑銅礦為許多銅礦床中廣泛分布的礦物;在熱液成因的斑巖銅礦中,與黃銅礦,有時與輝鉬礦、黃鐵礦呈散染狀分布于石英斑巖中;還見于某些接觸變質(zhì)的矽卡巖礦床中和銅礦床的次生富集帶中。
如想了解更多銅礦的相關(guān)信息,歡迎致電啟順礦產(chǎn)品進行咨詢。
您好,歡迎蒞臨銅陵啟順礦...,歡迎咨詢...
觸屏版二維碼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