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19世紀開始,礦物加工原本并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,而是大學科體系中的組成部分。1900年前后,冶金才從大礦業中分離出來,發展成為了獨立的學科。到20世紀30年代以后,選礦開始逐漸發展成為相對獨立的一門工程學科。
早期的礦物加工(選礦)是建立在選礦廠的工藝過程基礎之上的。它本質上是選礦過程的反映,由三大板塊構成:選礦方法(主要是浮選、重選及磁選)、輔助過程(例如粉碎和脫水干燥等)和選礦過程檢測及控制。因此,具有很強的實用特征。
破碎與磨礦是將礦物原料的粒度減小的作業,其中減小至5mm稱為破碎,再細的粉碎作業稱為磨礦。磨礦的細度要根據礦石的工藝礦物學研究結果和試驗確定,其目的是使礦石中的有用礦物和脈石礦物達到單體解離,為后繼的選礦作業供給合適粒度和形態的物料,或者為后續的超細粉碎提供合適粒度的物料,也可以直接提供一般的粉末產品。如想了解更多礦石加工的相關信息,歡迎致電啟順礦產品進行咨詢。
聯合流糙的應用:
在有色金屬選礦領域采用的聯合流程同樣很多,例如:
①重—浮—弱磁—重選—強磁—電選回收姐鍍鈕鋸;
②弱磁m浮選F加溫脫藥精選甲重選,磁選叩細泥潭選回收磁鐵礦、錮錨硫化物、黃鐵礦、黑鵲和白鈍精礦。
總之,在金屬礦選礦中聯合流程的工藝組合種類繁多,大的有20-30種,甚至更多。
如想了解更多礦石加工的相關信息,歡迎致電啟順礦產品進行咨詢。
您好,歡迎蒞臨銅陵啟順礦...,歡迎咨詢...
![]() 觸屏版二維碼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