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的銅質(zhì)軟,富有延展性,稍加敲打即可加工成工具和生活用品。 商代銅器--龍虎石尊銅礦上部的氧化帶中,還常見一種綠得惹人喜愛的孔雀石。孔雀石因其色彩像孔雀的羽毛而得名。它多呈塊狀、鐘乳狀、皮殼狀及同心條帶狀。用孔雀石制成的 綠色顏料稱為石綠,又叫石錄。孔雀石別號叫“銅綠”,銅礦公司,它還是找礦的標志。1957年,地質(zhì)隊員來到湖北省大冶銅綠山普查找礦,通過勘探,發(fā)現(xiàn)銅綠山是一個大型銅、鐵、金、銀 、鈷綜合礦床。
自然銅的主要成分是Cu,原生自然銅成分中有時含銀和金等。銅的晶體結(jié)構(gòu)屬等軸晶系,晶體呈立方體,但少見;一般呈樹枝狀、片狀或致密塊狀集合體。銅紅色,表面易氧化成褐黑色。條痕呈光亮的銅紅色。金屬光澤。硬度2.5~3,具強延展性,銅礦石多少錢一噸,斷口呈鋸齒狀,為電和熱的良導(dǎo)體,陜西銅礦,比重8.5~8.9。自然銅常見于含銅硫化物礦床氧化帶內(nèi),一般是銅的硫化物轉(zhuǎn)變?yōu)檠趸飼r的產(chǎn)物。
斑巖型銅礦:
斑巖型銅礦(斑銅礦)的儲量居首位,收購銅礦,約占全國總儲量的41%。近年來,斑巖型銅礦的儲量仍有增長。主要集中于3個成礦帶:阿爾卑斯-喜馬拉雅成礦帶(包括我國滇藏地區(qū))、中亞-蒙古成礦帶(包括我國新疆、甘肅、黑龍江)和環(huán)太平洋成礦帶(包括我國東部廣大地區(qū))。成礦的時代從寒武紀到第三紀,以喜馬拉雅期和燕山期為主。
您好,歡迎蒞臨銅陵啟順礦...,歡迎咨詢...
![]() 觸屏版二維碼 |